作者:匿名 来源:本站原创 发布:2023年9月13日 修改:2024年4月1日 所属分类:新闻中心 访问统计:449
背景技术
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,各行各业对电力的依赖也日愈加剧,如何确保电力系统线路运行安全, 已经成为更多科研单位与企业研究课题,由于我国电网交错复杂, 分布面广,部分线路杆塔跨越冻雨、覆冰、风口等多种自然灾害恶劣区域,加之地理地形限制,无法及时反映现场真实状况,况且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温度过低,持续较长,杆塔、绝缘子、导线覆冰无法时时控制,随着覆冰厚度的逐渐增大, 杆塔及金具额外载荷无形增大, 一旦实际载荷超出杆塔及金具的设计载荷,轻则断线,重则倒塔。给电力系统造成难以估算的损失。
供电局为及时了解导线及绝缘子串的覆冰情况,在条件允许的恶劣区域, 选择重冰区, 建立人工气象监测站, 建立模拟杆塔及导线,当气候恶劣致使模拟导线结冰时,观测人员测量冰厚,并模糊推算此时线路覆冰情况,给是否需要人工除冰提供一线资料。
背景技术中,用模拟冰厚推算实际线路冰厚,具有以下缺点:
1、以点代面, 数据准确性差。 实际线路中,各杆塔档距达数百米,且各杆塔所处位置海拔也不太一致,所以气象条件也不一致,致使各级杆塔中绝缘子串及导线覆冰厚度绝不相同,模拟覆冰厚度只能反映地面一点处的气象参数及覆冰厚度,不能代表塔上导线及杆塔跨距之间导线的实际冰厚,若将模拟冰厚直接用于实际线路中进行计算分析,所得结果与线路实际覆冰载荷误差极大,只能给是否需要人工除冰提供模糊而且可能错误的信息。
2、代价极大且反应慢。 我国输电线路错综复杂,且分布极广, 且北方地区冬季持续时间较长, 若在各重冰区建立气象监测站,派专人现场监测, 将耗费大量的人力、物力、财力。 人工监测只能定时定点测量数据,分析计算,无法及时反馈冰害资料。
上一文章:混凝土搅拌站传感器在搅拌站中的运行条件
下一文章:爬架传感器配套的数字式变送器使用说明书
版权所有 2016-2023 保留所有@安徽天光传感器有限公司